标题:《登岳阳楼》杜甫:忧国忧民,情寄江湖
内容:
登岳阳楼
【唐】杜甫
昔闻洞庭水,今上岳阳楼。
吴楚东南坼,乾坤日夜浮。
亲朋无一字,老病有孤舟。
戎马关山北,凭轩涕泗流。
注 释
洞庭水:即洞庭湖,在今湖南北部,长江南岸,是中国第二淡水湖。
岳阳楼:即岳阳城西门楼,在湖南省岳阳市,下临洞庭湖,为游览胜地。
吴楚句: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。
坼(chè):分裂。
乾坤:指日、月。
浮: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。
无一字:音讯全无。
字:这里指书信。
老病:杜甫时年五十七岁,身患肺病,风痹,右耳已聋。
有孤舟: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。
戎马:指战争。
关山北:北方边境。
凭轩:靠着窗户。
涕泗(sì)流:眼泪禁不住地流淌。
译 文
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,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。
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,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。
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,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。
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,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。
赏 析
《登岳阳楼》是杜甫登上岳阳楼后的有感而发,诗中主要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。由于这种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、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密相连,使得全诗在情感上更加迭宕,更加深切,更加动人。
诗人通过对洞庭湖景色的描绘,将自己对国家时局的忧虑、个人的孤独与漂泊以及对国家的忧虑紧密结合,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和冲突。首联通过描绘洞庭湖水的浩瀚,暗示了国家的分裂和动荡;颔联则通过描绘洞庭湖上的孤舟,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孤苦与无助;颈联则通过描述自己的处境,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不平;尾联则通过表达对国家时局的忧虑,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。
全诗不仅在情感上深沉而动人,而且在艺术上也非常出色。诗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描绘,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,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,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。
总之,《登岳阳楼》是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的生动体现,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。
创作背景
公元767年(唐代宗大历二年),杜甫五十七岁,此时他处境艰难,身患重病,飘泊无依。大历三年(公元768年),杜甫离开夔州(今重庆奉节)沿江由江陵、公安一路漂泊,来到岳阳(今属湖南)。登上岳阳楼,凭轩远眺,面对烟波浩渺、壮阔无垠的洞庭湖,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;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,国家多灾多难,又不免感慨万千,于是在岳阳写下《登岳阳楼》。
来源:公众号古诗词文赏析
图文均来源于网络,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,谢谢
图片: [图片为《登岳阳楼》杜甫手迹或相关画作,或洞庭湖及岳阳楼的壮丽景象,以符合文章主题和内容。]
转载请注明来自清丰江南神龙家具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《登岳阳楼》杜甫 》